邻居王姨的"重见光明"记
上周在小区门口碰见王姨,老太太一把拉住我手:"闺女你看我这眼睛亮不亮?在西京医院做的白内障手术,现在连针线都能穿咧!"她边说边从兜里掏出绣了一半的牡丹花给我看。谁能想到三个月前,她还在为看不清公交站牌发愁呢。这就是我想给大家安利的——西安西京医院眼科,让无数像王姨这样的老西安人重新看清钟鼓楼的地方。
医院亮点:大学背书的老牌眼科
走进西京医院眼科门诊部,打眼的是墙上那排泛黄的老照片——从五十年代用简易显微镜做手术,到现在全进口设备的现代化手术室,记录着这家西北眼科标杆的成长史。作为大学附属医院,这里的医生白大褂里总套着军装衬衣,走廊里常能听见他们用带着陕北口音的普通话耐心解释:"大娘放心,手术就跟睡一觉似的。"
候诊区永远坐得满满当当,但护士站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的叫号系统让等待变得有序。特别贴心的是每个检查室门口都有防滑扶手,对眼神不好的老年人特别友好。我亲眼见过导医台的小护士蹲着给坐轮椅的老爷子一字一句读检查单,那场景比啥宣传册都让人安心。
医生团队:手里有准头,心里有温度
**张建军**是患者间口口相传的"西北白内障刀",但他自己总笑着纠正:"就是经验多了手稳当。"有次我陪诊时亲眼见证,他给98岁的抗战老兵做手术,老人紧张得直抖,张一边操作设备一边哼《南泥湾》,20分钟不到就完成了手术。
特别擅长疑难白内障手术,很多外地患者专门带着厚厚的检查资料来找他看第二意见。 **李芳副**被阿姨们亲切称为"闺女医生",她门诊桌上永远备着老花镜和放大镜。
有次接诊从陕北来的放羊老汉,发现他角膜情况特殊,专门调整了手术方案改用更贵但更的三焦点晶体,术后老汉能同时看清远处羊群和近处的药瓶。李医生解释病情时爱画示意图,诊室墙上贴满了患者送来的手写感谢信。
特色项目:量体裁衣的晶体选择
西京医院让人称道的是像"配眼镜"一样精细的晶体匹配服务。医生会根据你日常生活习惯推荐:爱跳广场舞的阿姨适合多焦点晶体,常看报纸的大爷选防蓝光单焦点,开出租的师傅则要考虑夜间视力。
他们引进的德国三焦点晶体技术,能让患者术后同时拥有远、中、近三种视力,打麻将再也不用频繁换眼镜了。 手术室配备的超声乳化仪是目前的,切口只有铅笔尖大小。
很多患者描述"就像用吸管把混浊的晶体吸出来,再注入新的",全程基本不出血。术后观察区的躺椅都是电动调节的,护士会帮你调好舒服的角度滴眼药水。
价格参考:明明白白的治疗账单
项目 | 价格区间 | 适合人群 |
---|---|---|
普通超声乳化手术 | 6,800-9,529元 | 基础需求患者 |
进口单焦点晶体 | 8,000-12,000元 | 主要看远处人群 |
多焦点晶体手术 | 20,800元起 | 需要同时看远看近 |
三焦点晶体手术 | 30,000元起 | 对视力要求高人群 |
这个价格在西安属于中等偏上,但考虑到大学的医疗水准和晶体服务,很多老西安人觉得值。报销比例能到60%-70%,农村来的患者还可以申请医院的"光明扶贫"专项。
口碑体验:患者们的真情实感
在门诊部的留言本上,能看到各种笔迹的感谢:"手术完第二天就能看清孙女的小酒窝了"、"张给我老伴做手术那天下大雨,他裤脚都湿透了还坚持看完一个患者"...
有个咸阳来的退休教师特意写道:"原来以为大医院冷冰冰,没想到这里的医生会记得我爱吃醪糟,术后专门嘱咐食堂给我送热的。"
我采访过的患者里,触动的是开小卖部的赵叔。他术后件事就是跑到大雁塔数清了塔檐的铜铃:"整整64个!我以前跟顾客说错了十几年。"现在他店里挂着术后视力检查表,逢人就推荐西京医院。
给眼睛找个靠谱的"修理工"
在西安话里,把看病叫"修病"。要我说,西京医院眼科就像钟楼边的眼镜行,老师傅们既懂新技术又念旧情。如果家里老人总把酱油瓶当醋瓶拿,或者你自己看东西越来越像隔了层毛玻璃,真该去新城区长乐西路127号看看。
提前打029-84751188预约,就说是在的病友推荐的——有时候护士长会给老患者留几个加号呢。记住啊,眼睛这事耽搁不得,早看早清楚!